近日,盐池县人民法院高沙窝法庭通过在线调解平台,成功化解一起涉8名农民工的劳务报酬纠纷,用有温度的司法服务为“枫桥式人民法庭”创建添上务实一笔。
被告个人雇佣原告8人从事温棚种植、养护等作业,完工后却未结清劳务报酬。经多次催薪无果,8人起诉至法院。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经深入分析认为,若直接推进判决程序,不仅耗时较长,还可能加剧双方矛盾,且8人因出勤天数、日薪标准及已履行金额等,个人欠款数额不同,薪金测算相对复杂。
为尽快解决农民工群体的急切诉求法庭决定采取“先疏情绪、再解纠纷”的策略展开调解。法官一方面耐心倾听8名原告的一一陈述,缓解其焦虑情绪;另一方面,结合类似案例进行释法说理,详细讲解诉讼程序的时间成本、执行风险以及调解的优势,告知其“调解并非妥协,而是更快拿到报酬的有效途径”。经过多次沟通疏导,8名原告从“坚决不调解”转变为“接受调解方案”。
情绪疏导见效后,法庭立即针对“8人薪资数额不明确”的核心争议,启动“云端多渠道核账”工作:首先收集整理原告提交的记工表、考勤记录,登记每人的务工基础信息,随后通过电话沟通、微信传证等方式,反复与被告逐人核实出勤天数、已付金额、未结款项,结合双方证据逐项比对演算,将模糊的“总欠款”拆解为8份清晰的个人薪资明细。
在捋清账目基础上,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组织在线调解。法官结合双方诉求,既向被告释明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责任,也考虑其资金周转困难,协助双方协商出给予被告一定期限的支付方案。最终,8名原告与被告在线签订调解协议,法庭即时生成并送达民事调解书。(通讯员 陈雪璐)